欢迎进入延边博物馆官方网站 !

延边博物馆

馆内动态

资讯分类
/
/
迎接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|一个茶叶筒 见证战斗生活的吉光片羽

迎接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|一个茶叶筒 见证战斗生活的吉光片羽

2021-05-28 10:32

   

魏拯民同志原名关有维,山西省屯留县人

   “把这包文件交给组织,转给党中央……”“同志们,不要难过,革命是艰苦的,要打倒敌人,就要流血牺牲,可是我们的血不会白流,革命红旗一定插遍全中国!”这是魏拯民同志对党组织、对同志们最后的殷切嘱托,也是他与病魔缠斗良久却仍坚持说出的最为铿锵有力的话语。

1940年魏拯民同志与战士们在密营里

    1934年冬,魏拯民同志被派到东满,先后任中共东满特委书记、东北人民革命军二军政委、东北抗日联军二军政委、中共南满省委书记、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。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,奔赴东北抗日斗争第一线,转战长白山密林,东、南、北满广阔地域,发动群众,组织群众,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,同日伪统治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。1938年夏天,魏拯民同志率领部队到集安县老岭同杨靖宇同志会合,召开了南满省委第一路军高级干部会议。1939年抗战两周年时,他以第一路军政治部的名义发表了《七月七日二周年纪念告东北中国同胞书》号召东北人民在“共产党和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下,各尽抗日所能。中国人民联合起来,推翻伪满洲,驱逐日本强盗”。1940年2月,杨靖宇同志牺牲后,抗联第一路军和东南满党的工作重任全部落在魏拯民同志肩上。这年冬天,魏拯民同志的病情越来越重,只好留在桦甸县夹皮沟二道营子密营中养病。他一刻也不停止地为党工作。他让战士们休息,自己一边看着火堆,一边起草文件,写指示信,总结经验教训……。身边的同志不得不把纸笔藏起来让他好好休息,他恳切地对同志们说“我的生命不长了,趁我还有点精力时赶写完,请把纸笔给我吧!” 1941年3月8日,东方还未黎明,魏拯民同志从昏迷中苏醒过来,他看了看身边的同志,艰难地从枕头下拿出一包文件,交给警卫员,低声说:“把这包文件交给组织,转给党中央”。他看到同志们在流泪,就拉着同志们的手,亲切地说:“同志们,不要难过,革命是艰苦的,要打倒敌人,就要流血牺牲,可是我们的血不会白流,革命红旗一定插遍全中国!”然后,闭上眼睛,长眠在长白密林之中,时年32岁。同志们怀着悲痛的心情,把他安葬在密营旁的一颗大松树下。后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竟掘开坟墓,将他的头颅割下,带回桦甸城悬首示众。

1935年2月24日至3月3日,魏拯民汪清县蛤蟆塘大荒崴召开东满党、团特委第一次联席扩大会议址

            1961年10月,在抗联老战士的带领下,延边朝鲜族自治州“魏拯民烈士遗骨踏查队”来到魏拯民同志牺牲前住过的桦甸县夹皮沟密营遗址,发掘出烈士的遗骨和他生前使用过的墨水瓶、笊篱、凿子、镐头等遗物,这件茶叶筒也是遗物之一,这件铁皮制的茶叶筒如今已锈迹斑斑,难以辨清原貌,但我们仍能从中窥探出这位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,抗日民族英雄战斗生活的吉光片羽。 魏拯民同志亦曾叫战士们剥桦树皮当纸,烧炭棍做笔,在桦树皮课本的第一页上写下:“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只是枷锁,他们获得的是整个世界。”

魏拯民同志使用过的的茶叶筒

     巍巍青山,长白密林,一切如魏拯民同志所愿,革命的鲜血没有白流,革命红旗早已插遍全中国。

 

底部

发布时间:2020-07-24 00:00:00

Copyright 2020. 延边博物馆版权所有  吉ICP备13002199号-1

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 AAAA级旅游景区  电话:0433-4311030

技术支持:中企动力 长春

1

延边博物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