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延边博物馆官方网站 !

延边博物馆

馆内动态

资讯分类
/
/
民俗解读︱朝鲜族岁时风俗:农历五月风俗(二)

民俗解读︱朝鲜族岁时风俗:农历五月风俗(二)

2022-07-29 12:40

       朝鲜族有在端午节用菖蒲水洗头发的习俗。菖蒲草一般长在溪水边比较潮湿的地方。据说菖蒲草里含有去除头屑、消除疮疖的有效成分。用煮菖蒲的水洗头发,不仅能润泽头发,而且还能防止脱发。除此之外,古人相信,菖蒲独特的香味能够驱逐使人致皮肤病及各种疾病的鬼魅,有驱逐恶鬼的功效。所以,当时男人们有把装有菖蒲根的香囊袋系在腰间的习惯。端午节的时候,人们用煮菖蒲的水洗发、洗澡。还有的妇女,用菖蒲水洗发后,去瀑布或有从高处流水的地方淋水,以祈望平安度过暑天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另外,每逢端午节,人们会采摘艾叶和益母草。晾干的艾叶用处很多,可以当作熏香,驱赶夏夜那扰人的蚊子,也可以用于艾草针灸,还可以做艾叶糕吃。因为人们相信艾蒿具有驱逐鬼神和晦气之力,所以,就有了端午节摘艾蒿挂在大门上和屋檐下,或者放在酱缸台上的风俗。端午节采摘益母草,是因为古时候的人已经知道了益母草的止血功能,所以,妇女生产时,会让产妇服用益母草。另外,每当人们食欲不振时,也会榨些益母草汁液喝下,以提振食欲。过去,每到端午节,女子们不辞辛苦地跑遍山野采摘艾叶和益母草,而采摘艾叶和益母草的最佳时间是上午10点到12点之间。因为据说,此时的艾蒿药性最强,其疗效也最佳。现在,朝鲜族依然保留着端午节时采摘艾蒿的风俗。

互赠扇子

    端午节时已进入夏季。因而,端午风俗中,有一些是蕴含祈求平安健康地度过酷夏意愿的。其中,互赠扇子的风俗就是最具特点的习俗之一。古时候科技不发达,人们驱散酷热的唯一办法就是用扇子扇,所以扇子成为人们在夏季里必不可少的散热工具。据传,互赠扇子的风俗最早源自宫中。每逢端午节时,宫里就会加工一种叫“端午扇”的扇子,国王会把“端午扇”当作礼物亲自送给各位大臣。

给大枣树找婆家

    端午节还有给大枣树找婆家的风俗。给大枣树找婆家的风俗,听起来有些莫名其妙,其实就是给大枣树剪枝。端午节的正午时分,人们剪掉枣树的一些树枝后,在树杈处夹些小石头,以扩大树枝间的空隙便于通风。据说这样会让大枣树结出又大又多的枣。

    那么,为何把给大枣树剪枝叫做给大枣树找婆家呢?其实就是希望大枣树像女人出嫁后能够生孩子一样,剪枝后能够结出更多的果实。这也表达了人们期望枣树获得丰收的心愿。

染凤仙花汁液

    端午节时还有用凤仙花汁液染手指甲的风俗。古时候,在风仙花盛开时,姑娘们会摘来凤仙花瓣及叶子并将其搅碎捣烂,再加上白矾制成一种染料。把这种染料放在指甲上后缠上纱布,以防染料脱落。过了几个小时,指甲就会变成好看的桃红色。姑娘们不辞辛苦地用凤仙花汁染指甲,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,是在期待爱情来叩门,期待能够遇到如意郎君。红色的花很多,为何会选择风仙花做染料的材料呢?那是因为凤仙花瓣里含有一种叫朱黄色素的媒染剂成分。而我们常见的玫瑰花等,虽然颜色深红,但它的成分中没有朱黄色素,即使是加上白矾、盐等添加剂,也无法让指甲染上颜色。

荡秋千与摔跤

    端午节是女子们翘首盼望的节日。因为这一天,平时只能呆在家里不允许出门的女子们,被允许到外面玩耍,可尽情地享受节日的快乐。

    端午节那天,女子们早早地用菖蒲水洗头发后,穿上漂亮整洁的衣服聚集在村口。村口有个架在大树上的秋千,等着她们尽情地游戏娱乐。对秋千的叫法,各地都不尽相同。有的地方叫“古尔齐”,也有的地方叫“格尼”“古捏”,还有的地方叫“根捏”“忽儿其”“宫咕”“衮迪”或“秋千”等等。

    秋千分为一人荡的单秋千和两人荡的双秋千。一般情况下,用于比赛或是游戏的秋千,在它的前方几米开外的地方,会竖立两根木杆,再把系有铃铛、大花或是树枝的绳子系在两根木杆上,让荡秋千的人用脚去踢那个铃铛或是大花等。比赛时,会以踢铃铛或大花等物品的次数来评定胜负。另外一种比赛方式是,在秋千脚踏板下系着有数字标记的绳子,荡得越高,扯出的绳子就越长。最后以扯出的绳子长短来排名次,论输在端午节明媚的阳光下,女子们穿着艳丽的裙子,在蓝天下荡着秋千,她们漂亮的裙袂随着秋千飘逸飞扬,宛如紫燕凌空,仙女腾云。秋千作为朝鲜族的传统民俗项目,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并发展至今。目前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,受到国家的保护。端午节的时候,男人们会进行摔跤比赛。时至今日,很多地方会在传统节日进行大力士摔跤比赛,也会给获得冠军的大力士奖一头大黄牛。

底部

发布时间:2020-07-24 00:00:00

Copyright 2020. 延边博物馆版权所有  吉ICP备13002199号-1

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 AAAA级旅游景区  电话:0433-4311030

技术支持:中企动力 长春

1

延边博物馆